十之以饼干盒
中文文学 2021 新大纲 P1 变化要点

写在前面

我的学习经历

M21 考试(M21 新大纲);

自修 SL;

因疫情,P2 取消。

注意区分

IB DP 中文 A:文学

IB DP 中文 A:语言与文学

我的思考

新大纲中,中文 A:文学这门课的 Paper 1 考试内容仍然是限时文学分析,与旧大纲(2013)相同。

考试时间

新大纲中,不论是 HL 还是 SL,考试时间都更短

课程等级 旧大纲 新大纲
SL 90分钟 75分钟
HL 120分钟 105分钟

真正考试中的选文长度可能不变,也可能适当地相应缩短。这点在练习历年真题对照历年分数线时要注意,过去的考生实际上有更充足的时间能更好地完成试卷。在参考范文时也要注意,那些范文比较长,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在新大纲的规定时间内完成,也是因为旧大纲的时间充足。

选文体裁

旧大纲 P1 试卷的两选文中,有一篇体裁固定,是诗歌,另一篇是小说、散文、传记、具有文学性的报刊文章中的一种。新大纲则没有明确指出一定有一篇诗歌,而是更泛泛地指出这两篇选文会涵盖课程涉及的所有体裁: IB 2021 官方大纲(中文):

[Paper 1 中的]这些选文可以来自《国际文凭指定阅读书单》列出的 4 种文学体裁中的任何体裁

IB 2021 官方大纲(英文):

The passages [in paper 1] could be taken from any of the four literary forms on the Prescribed reading list.

而《国际文凭指定阅读书单》,即 Prescribed reading list 中的4种文学体裁是:

Drama, Poetry, Prose: fiction, Prose: non-fiction

这些包括旧大纲就有的诗歌、散文、小说,也新增了戏剧、纪实文学等。这些都是旧大纲的真题没有涉及的,需要额外找文章练习,尤其自修生需要注意。

关于体裁,我觉得最迷惑人的地方是,在中文语境中,对 Prose: non-fiction 的理解。我们学校的语言主管老师提醒我们,这可能包含 Travel literature, Biography/Autobiagraphy 等。而《国际文凭指定阅读书单》中把朱自清、汪曾祺这样写过很多散文的作家归类在 Prose: fiction 和 non-fiction 这两种体裁之下,而余秋雨这样以游记出名的作者只在 non-fiction 之下,这也印证了老师的看法。所以,散文中的游记,确定是 non-fiction,有可能在试卷中出现。我认为 Biography/Autobiography 在中文语境中就是写人的散文和普遍意义上的传记了,大概是茨威格《伟大的悲剧》这类文章。

新大纲没有说明 Paper 1 选文是否包括翻译作品。但历年真题均为中文作品,所以翻译作品的可能性非常小。但也不能说绝对不会有,因为IB就是这么恶心呀 🙂

引导题

旧大纲的引导题(仅 SL):

选文附有两道引导题:一道是关于理解和诠释的,另一道是关于风格的。学生应对这两道题都做出回答。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,学生可能也会探讨超出引导题的其它相关方面。

新大纲的引导题(SL 和 HL):

会为每一篇选文提供一个针对某项核心技巧和形式要素的引导题,它可以为文本分析提供一个有趣的切入点。尽管不是必须回答这个问题,但学生应认识到,所做的分析必须集中于文本的某个特定的方面。学生可以提出他们认为重要的,关于文本的任何其它技巧或形式元素的其它切入点,从而提供一个开展分析的焦点。

新大纲中,HL 也增加了引导题。

在 SL 和 HL 中,考生都不必回应引导题,但我们学校的主管老师强烈建议我们回应引导题,而不是自己寻找其他切入点,因为时间有限,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可能不会像出题人那样深刻。

新大纲引导题的内容也不如旧大纲那样明确了。旧大纲的引导题有很明显的指向:“一道是关于理解和诠释的,另一道是关于风格的”,而新大纲则是“针对核心技巧和形式要素”,似乎只对应了旧大纲中的“风格”一项。我觉得这一点很可能误导考生,导致大家只关注艺术手法一类的东西。(可参考中文A:文学的 Assessed Student Work 中提供的,针对新大纲的样卷。)虽然引导题只关注核心技巧和形式要素,但是评分标准中依然有“理解和诠释”,所以这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,需要在答卷中体现。

评分标准

新大纲中,在结构上,增加了“重点”(focus)这一要求。而在对 Paper 1 的介绍中,大纲也使用了“集中于文本的某个特定的方面”、“焦点”等词句,强调了文章需要突出重点,舍弃细枝末节。

但这并不是说文章应该对引导题之外的东西只字不提,或者不深入探索更多更广的可以分析的点。我和我的老师看过了中文 A:文学和英语 A:文学的样卷和相应的学生答卷,发现高分学生在文中并不是只关注引导题。在文章中体现的其它关键内容也很重要,比如在前文提到过的“理解和诠释”。

结语

本文总结了我认为比较重要的,新大纲相比于旧大纲的4方面变化:

内容 变化
考试时间 更短
选文体裁 更多、更随机
引导题 SL 和 HL 的每篇文章各配一题;关注技巧、形式;不必要回答
评分标准 增加评分内容:“重点”

本文没有涉及 P1 作答技巧、如何查找 P1 真题范文、如何查找 IB 官方资料等内容。我会在以后的博文中提及。查看更多关于中文 A:文学的博文,还请使用本博客边栏中的“标签”功能。

感谢读到这里的你,我并不是专业的老师,只是稍有心得的 IB 学生,如果有不同的见解或者其他发现,欢迎讨论!(请在博客的“关于”一栏末尾寻找联系方式。)我真的很好奇其他人的想法!

除非特殊声明,本博客(十之以饼干盒 jiaxcuit)中的作品均为原创,并且这些原创作品均遵循知识共享(Creative Commons)署名—非商业性使用—相同方式共享 4.0 公共许可协议国际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