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在前面
我的学习经历
M21 考试(M21 新大纲);
自修 SL;
因疫情,P2 取消。
注意区分
IB DP 中文 A:文学
IB DP 中文 A:语言与文学
说明
本文以链接 + 说明的形式,整理了网络上关于中文文学 P1 写作方法和范文的资源。
因为2021新大纲刚刚实行,再加上目前还没有过真正的考试,网上的资料大多还是针对2013旧大纲的,我也使用了很多针对旧大纲的资料。不过幸好 P1 这种对陌生文本的文学分析,在新旧大纲里其实大同小异。
中文 A:文学的 SL 和 HL 课程,在 P1 的时间和篇目数量上虽然有所不同,但高分文章的标准是相同的,所以下面的资料也没有什么 SL 和 HL 的区分。不过有些范文来自旧大纲的 HL 试卷,当时的 HL 是没有引导题的,而现在 SL 和 HL 都有引导题了,所以仍需注意。(关于新旧大纲之间的区别,我在另一篇博文中有更详细的说明。下文中涉及到新旧大纲区别的部分,都将尽量简略地说明。)
网络资源
IB 中文讲堂
这是一个微信公众号。这个公众号已经有快两年没有更新了,所以几乎所有内容都只针对旧大纲,不过之前的内容全都非常有价值。根据公众号的介绍,公众号内文章的作者也专业、可靠:
IB中文讲堂 是一个对IB教学和测试进行研究的课题小组,由两名IB examiner以及一位IB senior examiner以及数名在互联网教育行业有五年以上经验的团队组成,所有成员均毕业于国内知名高等学府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。
因为翻找公众号历史记录很麻烦,我在这里列出一些我参考学习过的文章,都是关于 P1 的写作方法和范文的,均针对旧大纲。公众号内还有其他关于 P1 的文章,如果感兴趣可以再翻找一下。文章都非常好,可惜的是大部分文章的阅读量和赞都很少。
写作方法指导:
- Criterion A:理解与诠释(与新大纲相同)
- Criterion B:对作者选择的鉴赏(对应新大纲 Criterion B:分析与评价)
- Criterion C:组织(对应新大纲 Criterion C:重点与组织)
这些文章把每个评分标准都讲得很透彻,都给出了需要注意的要点,也有学生作业作为范例来供大家参考。我觉得最宝贵之处就是文章中的讲解都十分清晰,什么好、什么不好,都用具体的例子说明,一目了然。
范文和点评:
惭愧地说,我还没有仔细阅读这些范文。但说实话,简单浏览后,我觉得这几篇范文和点评(序号4-6)没有写作方法指导(序号1-3)那么有帮助,主要是因为这些文章都相对较长。现在新大纲的 P1 时间缩短了,想学习这些范文,并在考场上写出类似这样内容丰富、高质量的文章,可能不太现实。但不管怎样,这些范文也是很好的参考,因为可以看到完整文章的架构,而且还是对真题的分析。
沐清源 IB 中文
这是一位知乎专栏作者。这位老师应该还在知乎上活跃着,也许之后会发布新内容。这位老师在做 IB 中文辅导,如果大家有兴趣,可以联系,但如果不感兴趣也不用担心,在专栏的文章里,老师的确给出了切实有用的方法和清晰的例子,并没有灌水或者说话只说一半来吊人胃口。
下面列出一些我参考学习过的,有关 P1 的文章。虽然这些文章的发布时间是2020年,但均针对旧大纲。和上面的微信公众号一样,很可惜的是,这些专栏文章确实有用,得到的赞同数却并不多。可以注意到,下面的文章都选自同一专栏系列。这一系列中还有其他一些有用的文章,如果大家感兴趣,可以前去知乎浏览。
这篇文章,我觉得只要简单浏览、大致阅读即可。IB 学生应该都对 P1 有足够的了解了。注意在新大纲中,体裁的种类增加了,而且两篇选文的体裁也均为随机,不再有固定的一篇诗歌。
关于这篇文章,需要注意的是,这样清晰的引导题出题模式,是只在旧大纲的真题中有的。新大纲已经有所不同,以后每篇文章后将只有一道引导题,而且将“针对某项核心技巧和形式要素”,考生也不再必须回答引导题。
题目是 N14 SL 真题《菊痴》。文章包括了一步步的答题过程,从批注文章、写大纲,再到成文、修改。
题目是 N13 SL 真题《金黄的稻束》。文章包括了对作者背景的简介和对诗歌本身的简析。这篇文章我还没有读过,不过我觉得诗歌简析的部分应该会很有帮助。但个人认为,在考场上想要了解作者背景并且将其与诗歌内容、主题联系起来,是不太现实的。
但是,在考场上答题时,我们可以结合我们对社会背景的了解。这与我分享的最后一篇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。
IB 教学研
这是一个微信公众号。这个公众号涵盖很广,有很多 IB 相关的内容,不仅限于中文 A:文学这一个科目。我没有仔细看过其它文章,但下面这篇文章对我学习中文 A:文学这门科目很有帮助。
这篇文章以近几年的真题为例,总结了 P1 近年的主题,包括当下的乡村问题、城市问题,以及哲理、母爱等永恒的主题,还举例说明了考生如何在文学分析中采取批判性的视角。我觉得这篇文章最可贵的是,它给了我们一个俯视的视角来纵览 P1 的出题模式,从整体上把握 P1 分析的方向,比如我们需要关注城市化进程与 P1 选文的联系。
我建议在做过真题之后再来看这篇文章,因为它把几乎所有2013到2019的真题的主题都明确地列了出来,如果知道主题后再去做真题,就无法模拟真实的考场、测试自己真实的水平,那样简直就是对真题的浪费。
结语
我在这篇博文中分享了11篇网络上关于 P1 写作方法和范文的文章,它们都来自知乎专栏和微信公众号。这些文章都是我在学习过程中从网上找到,并且真心觉得有帮助的。因为中文 A:文学这门课相对小众,资料查找相对困难,我吃了不少苦头,希望通过这篇博文帮大家汇总资源、节省时间。
这篇博文没有涉及如何获取 P1 真题、样卷,以及 IB 官方给出的学生答卷、考官评分等等内容。我将会在以后的博文中提及。查看更多关于中文 A:文学的博文,还请使用本博客边栏中的“标签”功能。
感谢读到这里的你,我并不是专业的老师,只是稍有心得的 IB 学生,如果有更多资源或想法,欢迎分享和讨论!(请在博客的“关于”一栏末尾寻找联系方式。)我真的很期待和其他人交流、发现新的资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