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之以饼干盒
笔记:我的原则与方法

写在前面

本文中记笔记的方法是我主要在 IB DP 的几年中,在借鉴他人的同时,自己探索,逐渐找出的。期间,我拒绝妥协于我当前笔记方法中的那些缺点,同时不断尝试新方法,才有了现在这套还算让我满意的笔记方法。和我目前笔记方法配套的,还有一些笔记的原则——即我做笔记的最终目的。目前的方法不能完美达成我的目的,但根据这些原则,我可以找出更好的方法。

我的笔记方法主要应用的场景是:课上听讲时(听新课时)边听边记、课下简单整理。我在文科笔记和理科笔记中都运用了我的笔记方法,虽然我的方法并不是对所有科目都有效。(详见本文的这一节:目前方法的优缺点。)

准备考试时,笔记不是我复习的主要工具,而是遇到不会的题目时,用来查漏补缺的参考书;笔记也可以用来快速唤起我关于知识点的记忆。我没有准备过太多考试。对于 IB DP 的大考来说,我复习的主要工具是课程大纲、真题,和我在两年学习中选出的最适合我的课本,而不是笔记。这一点会在以后的博文中提及。

本文将介绍:

  1. 我尝试过的、但不适合我的笔记方法
  2. 我目前的笔记原则、方法
  3. 目前方法的优缺点

我主要想通过这篇文章来清晰地梳理一下我的笔记方法,也作为自己以后记笔记时的参考。这篇文章附加的作用,就是希望能顺便给大家提供参考。

太长不看版在本文结尾。

弃用的方法

抄写板书、PPT

我的一页化学笔记

我在课上直接抄板书、在课下加了划批的化学笔记

这种方法是,在课上手动把老师写在黑板上或 PPT 上的内容复制到笔记本上,课后用彩色签字笔、马克笔等划批或添加内容。

曾经使用的原因:有的老师会把板书写成笔记的形式,比如会列出1、2、3条重点知识点,或者1、2、3步解题方法。这时,我会觉得老师已经整理好笔记,为了方便,就不再自己整理,而是直接抄写了。

弃用的原因:一字一句抄写会费时,而且机械抄写不能当场加深我对知识点的理解。通常我需要花更多时间在家阅读、理解那些抄写下来的笔记,这样更是降低了学习效率。

划批、划重点

我的一页历史笔记

我在材料上划批来做的历史笔记(一)

我的另一页历史笔记

我在材料上划批来做的历史笔记(二)

这种方法是在已经有PPT、课本或者类似的课堂材料时,直接在材料上画出重点,并在需要时利用空白处进行批注。

曾经使用的原因:在已有的材料上划批,简单直接。读简略的笔记时,可以马上参考更细致、更长的课程材料正文,节省了翻阅多份资料会用到的时间和精力。

弃用的原因:空白的空间较少,而且经常不规整、不连贯,导致笔记较乱。自由度低,常常不能在课后大量添加笔记内容。笔记的顺序受限于材料中知识点的出现顺序,无法根据自己的逻辑对知识点进行再次编排。

康奈尔笔记法

我的一页音乐笔记

用康奈尔笔记法做的音乐笔记

这种方法将笔记页面分成了四部分:

  1. 顶部:标题、日期
  2. 左侧边栏:关键词、小标题、问题等
  3. 右侧主栏:笔记正文
  4. 底部:总结

曾经使用的原因:在网络上似乎有极高的声誉,而且与大名鼎鼎的康奈尔相关联。笔记分区让内容很有条理。学校提供已经打印出分区的笔记纸,可以直接拿来用。

弃用的原因:分区不够灵活,而这体现在几个方面。由于无法在提前准备时预知笔记内容,所以当我用画好分割线的笔记纸时,经常会有的分区空白很多、有的分区空间不够。而且可用于笔记正文的空间太小,导致要翻页、用很多页纸,会让笔记不连贯。此外,每一页上的笔记并不会刚好涵盖一个小节的内容,所以并不是每页的总结栏都有意义。

完全自由笔记法

我的一页数学笔记

我完全自由地写的数学笔记

这是我自己创造,并且尝试用过的一种方法。顾名思义,就是在课上听到自己不会的,就写下来。所谓完全自由,就是:字乱也无所谓,只用缩写和简写也无所谓,图画得很烂或只画了一半也无所谓,涂改很多也无所谓。

这种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:快速记下有助于我回忆课上内容的关键词。只要我上课没有走神,当天到家后,绝对可以一看笔记就想起课上讲的内容。只要当晚稍加复习,所有知识就都进到了脑子里。再隔几天复习一次笔记里的知识点,那么我的笔记就算看起来再像随随便便一通乱写的结果,在我眼中,也早已和有意义的知识点紧紧联系在了一起。纸上有什么,就已经无所谓了。

曾经使用的原因:自由,记笔记时不用花时间想格式、组织句子,毕竟划几笔、写下东西就可以。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精力用于听讲、现场理解、现场提问,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。

弃用的原因:当笔记变多,就做不到“隔几天复习一次”自己全部的笔记。隔了几周之后,再看之前的笔记,就算记得大部分知识点,如果看到杂乱而且充满简写的笔记,也需要费不少功夫才能理解,这无助于查漏补缺。

我的原则

笔记需要便于我课上记录、课后使用,缺一不可。

更具体来说,我的笔记要自由一些,要“海纳百川”——它需要容纳各种形式的内容:各种字、字号、图表、公式;不仅需要当堂容纳这些内容,还需要容纳课后可能有的补充内容。形式上要看着舒适,而且结构编排要有效,使内容清晰、便于查找。要减少笔记中不必要的信息,避免分散注意力、打乱主次,但也要有足够的信息,能快速帮我深入理解或者唤起记忆。

我的方法

我的一页数学笔记

我用目前方法做的数学笔记

纸、本

零散 A4 白纸

塑料活页夹(2孔,左右翻页)

区域划分

每次笔记的开始:章节号(如果适用)、章节题目(如果适用)、日期

每页左侧主栏:主要内容,包括各种小标题、笔记正文、重要图表、重要公式等。

每页右侧边栏:与左侧内容对应的的次要或补充内容,包括正文(左侧)知识点和其它知识点的联系、公式的其他形式、不太重要的图表、拓展或有趣的知识等。

新章节另起一页,其它情况则连着之前的笔记继续。

不在纸上设置明确的分割线,而是在心里大概拿捏一个“模糊分界”,左侧和右侧可以有穿插。这可以算是修改版的康奈尔笔记分区。

内容

只详细记录目前不知道的知识点,拒绝一切想要再写一遍已掌握的内容、并美其名曰“巩固知识”的冲动。如果实在想记录已掌握的内容,那就只写出小标题,空出一小部分空间,用于以后补充笔记,或者补充一些课上说到的重要细节。

多用关键词、少用完整句子。用符号、简写、格式(空白、缩进、整行倾斜)来代替文字、划分内容。

形式

颜色:主要只用蓝色和红色。蓝色记笔记,红色画下划线来标注重点。

标注重点:只用红色直线作为关键处的下划线。不用马克笔、曲线、下加点、方框、圆圈、气泡等。

涂改:少用涂改带、涂改液。少量涂改就直接划掉错的、把对的写在旁边。需要大量涂改,就直接在涂改的区域外圈画框,用对角线划掉整个区域,或者直接换纸。为了减少涂改,有不确定的地方可以先用铅笔写,课后整理时直接水笔覆盖;或者可以只写小标题,课后补充。

批注与关联:少数地方使用绿色,标明与笔记内容相关的其它资料,如课本章节、卷子等。有时需要展开说说某处笔记内容,就用蓝色曲线下划线在正文中标明,并在右侧展开说明时使用同样的下划线——相当于是角标和脚注1的作用。

空白:段落与段落之间,通常会有足够的空白。这样既使排版更加宽松,让我看着更舒适;也会使笔记的结构更加清晰,提高使用笔记的效率。而联系紧密的内容间会少有空白,尽量做到可以一眼看全整个部分的内容。

我的一页中文 A:文学笔记

另一个近期的例子:我用目前方法做的中文 A 文学笔记

我的一页物理笔记

再一个近期的例子:我用目前方法做的物理笔记

目前方法的优缺点

优点

活页本,可自由取出内容、换页、加页。白纸,所以笔记形式和内容不受限。格式简约,所以记笔记更快、更简单,内容也更加清晰,还从而提高了使用笔记时获取信息的效率。

缺点

右侧边沿不齐,翻页不流畅。可能掉页。活页夹中部的铁环会影响手感,而且在靠中间铁环的位置记笔记时,可能会戳破纸或留下折痕,因为中间的活页装置有一定高度,会让受压的纸张不平整。

这种笔记方法对我学的理科都很有用,但在文科中,这方法只对中文文学有用——英语 B 根本不需要我系统性地做笔记,所以经验有限;对于历史,我也一直没有找出什么特别系统性、有效的学习或者笔记方法,一般都是各种单元考、期中期末考前突击复习,只有在最后准备大考($\approx$自学 IB 历史)的时候才感觉学历史学得顺手了一点 😂

针对缺点中的“右侧边沿不齐,翻页不流畅”这一点,我尝试过使用装订好的笔记本。这样的确方便我翻页了,但我感受到的不仅是舒畅,还有拘束感,让我有点不敢动笔,因为我止不住地担心:会不会写错这页但又换不了纸,会不会一下子写错很多页导致笔记被打断。目前来看,我还是更喜欢用活页本记笔记。写习题的话,我倒觉得可以用装订好的本子。

结语

我在这篇文章里介绍了我尝试过的一些笔记方法,也总结、分享了我现在的笔记方法,展示了我用现在的方法记下的几页笔记,最后分析了目前方法的优缺点。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,我的方式适合我,但可能不适合所有人,不过我希望这篇文章给了你一些记笔记的灵感!

我弃用的那些方法,也并不是一无是处。它们只是不适合我的使用情景而已。我在复习准备大考时,就打印出了一些中文 A 文学的资料,直接在上面划批来做笔记,比如写答题思路、划重点词句,十分方便。

这篇文章没有涉及学习资料的整理方法,也没有提到可以用于课后习题册的笔记方法。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陆续分享这些内容。

感谢你的阅读,我并不是专业的老师,只是稍有心得的 IB 学生。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为我自己总结经验,但如果你觉得我的笔记方法不够好,我十分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分享,或者邮件交流!(请在博客的“关于”一栏末尾寻找联系方式。)我真的很想了解更多记笔记的方法!

太长不看版

我的笔记方法:

  • 白纸打孔,活页本。
  • 左侧主栏笔记正文,右侧边栏是补充内容。
  • 少少少!少用颜色,少用气泡、方框、五角星、各种各样的下划线等等来标注。所有形式都应该只为了突出内容。
  • 精精精!去除不必要信息,要留下新知识、关键词。但又要有适当的细节,保证自己可以看懂。

实例:见本文中“我的方法”一节中的图片。


  1. 就像这样。这样我就可以在空间更大的地方进行深入说明,并且不打断正文内容。 ↩︎

除非特殊声明,本博客(十之以饼干盒 jiaxcuit)中的作品均为原创,并且这些原创作品均遵循知识共享(Creative Commons)署名—非商业性使用—相同方式共享 4.0 公共许可协议国际版。